丝路新观察全媒体、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企业商会在上合峰会前夕共同主办《中企巡礼·上合撒马尔罕峰会特辑》系列报道,本文为第二篇。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简称:乌国)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也是该国境内面积最大的地方行政区域。该共和国有丰富的食盐、芒硝、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贯穿其境内的A380国际公路是乌国政府规划中重要的中亚区域经济走廊,向西连接哈萨克斯坦,并可由此延伸至里海沿岸经济区,乃至更远的欧洲大陆。
攻坚克难 建者无疆
2021年5月,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路桥)驻乌国办事处与乌国道路基金正式签署A380公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走廊2卡拉卡尔帕克斯坦道路项目KM1084-1204三个标段的道路重建项目合同。项目地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西北部,总长120公里,最西端已到达乌哈边境检查站。
项目总工程师吴群举介绍:“项目涉及路段全部地处荒漠之中,沿途仅2个村庄,彼此之间隔着六十公里,较小的村庄仅有几户人家。项目营地距离最近的城市昆格勒市约300公里。严峻的自然环境和偏远的地理位置对施工产生较大影响。由于项目附近没有满足施工要求的砂石料,需从500公里外的卡拉套料场采购砂石料,然后通过铁路运输至项目所在地。由于距离远,铁路运力不足,严重制约施工进度。再加之项目沿线自然条件恶劣,定居人口少,项目面临招工难的问题。但是面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种种挑战,我们的施工团队一直积极探求各种解决方法,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据介绍,自2021年6月开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项目一分部已交验15公里路基、涵洞完成100%、土工布、底基层铺设有序进行,并已完成175米混凝土路面试验段的施工。项目二分部主路路基交验10公里、涵洞完成73%、底基层铺设完成10公里、便道沥青路面完成14.9公里,混凝土路面施工等也正在拉开序幕。
尽管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但项目上的每一位员工都在坚持。荒漠中夏季高温,冬季严寒,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项目两个分部均配备有医务室。其次是每个分部都建有中方、当地员工食堂,全力保障员工饮食健康和营养。
据悉,目前,项目现场共有员工500余人,其中中方员工90余人。该项目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宽9米,双车道。道路主体计划完工时间为2023年6月。
大漠深处共饮一瓢水
项目二分部营地建在沿线一较大村庄卡拉卡尔巴基亚村附近。项目开工伊始,项目部便与当地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例如,为当地村民定期举办医疗卫生知识讲座、向当地清真寺捐赠音箱设备、村里垃圾场改扩建等。
荒漠地区缺乏纯净的饮用水,长期饮用地下井水不利于员工身体健康。经与当地村民协商,村民允许项目部取用村里的纯净水。正是因为在大漠深处共饮一瓢水,项目建设团队和当地群众的连接也更深了。
吴群举表示,项目建成后可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当下,项目施工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男性参与道路修建,女性也可以从事项目后勤保障相关工作,这都切实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能吃苦能打拼的九零后
身处异国他乡的边陲小镇,对于参与项目建设的中方施工人员来说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中既有参与海外建设十数年的老兵,也有诸多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九零后。
吴群举告诉记者,自2009年起他便参与到中亚地区的道路建设中。他曾在吉尔吉斯斯坦工作10年,2019年来到乌国参与到该国的道路建设中。“说实话,卡拉卡尔帕克斯坦道路项目是我十多年来经历过的自然条件最恶劣的项目。作为项目管理者之一,在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前提下,如何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是我每天最关心的问题。”
他说,项目上的每位同事都做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抉择,每一份坚定付出的背后都离不开国内家人的默默支持。一位出国已逾三年的九零后员工,在他出国之前妻子已怀有身孕,如今孩子已经快三岁了;同时这里也有温暖的故事发生,有人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准备在项目结束后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他们虽然年轻,但是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能吃苦能打拼的精神。
一代代路桥人,不断用自身行动践行着“铺路架桥,奉献社会,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宗旨。相信中国路桥会用品质和诚信担当筑起中亚合作的坚固走廊。
据悉,2008年,中国路桥正式进入乌国市场,参与该国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亚行A380-KM876-916(40公里)项目、世行出资的纳曼干州20公里道路修复项目等。目前,正在实施A380公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走廊2卡拉卡尔帕克斯坦道路项目。
转载请注明:环俄网
环俄网资深编辑|王俄敏 审核|赵明语 总编|张爱华
俄语国家投资法律顾问|刘合君 微信:huanefocus